价值1万亿美元的“人造太阳”聚变反应堆刚刚比太阳热五倍

价值1万亿美元的“人造太阳”聚变反应堆刚刚比太阳热五倍

据官方媒体报道,中国的“人造太阳”在将一个等离子体循环加热到比太阳高五倍的温度超过 17 分钟后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据新华社报道, EAST(实验性先进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反应堆在 1056 秒内保持 1.58 亿华氏度(7000 万摄氏度)的温度。这一成就使科学家们向创造一种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来源迈出了一小步,但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打破了由法国的 Tore Supra Tokamak 在 2003 年创下的纪录,在该纪录中,盘绕回路中的等离子体在相似温度下保持 390 秒。EAST 此前曾在 2021 年 5 月以前所未有的 2.16 亿华氏度(1.2 亿摄氏度)运行 101 秒,创下了另一项纪录。相比之下,实际太阳的核心温度约为 2700 万华氏度(1500 万摄氏度)。

“最近的操作为聚变反应堆的运行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和实验基础,”实验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龚先祖在一份声明中说。

70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利用核聚变的力量——恒星燃烧的过程。通过在极高的压力和温度下将氢原子融合成氦,所谓的主序星能够将物质转化为光和热,在不产生温室气体或持久放射性废物的情况下产生大量能量。

但复制恒星内部的条件并非易事。聚变反应堆最常见的设计是托卡马克,它通过过热等离子体(物质的四种状态之一,由正离子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组成)然后将其捕获在具有强大磁场的环形反应堆室内。

然而,将湍流和过热的等离子体线圈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使核聚变发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苏联科学家 Natan Yavlinsky 于 1958 年设计了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但没有人能够制造出能够释放出比吸收更多能量的实验反应堆。

主要的绊脚石之一是如何处理足够热以融合的等离子体。聚变反应堆需要非常高的温度——比太阳高很多倍——因为它们必须在比恒星核心内自然发生聚变的压力低得多的压力下运行。将等离子体烹饪到比太阳还高的温度是相对容易的部分,但找到一种方法将其围起来,使其不会烧穿反应堆壁(使用激光或磁场),同时又不会破坏聚变过程,这在技术上是很棘手的。

预计到 6 月实验结束时,EAST 将花费中国超过 1 万亿美元,它正被用于测试一个更大的聚变项目——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 (ITER)——的技术,该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法国马赛。

ITER 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核反应堆,是 35 个国家合作的产物——包括欧盟、英国、中国、印度和美国的每个国家——ITER 包含世界上最强大的磁铁,使其能够产生磁据 Live Science 此前报道,磁场强度是地球周围磁场的 280,000 倍。该聚变反应堆预计将于 2025 年上线,它将为​​科学家们提供更多关于在地球上利用恒星能量的实用性的见解。

中国也在寻求更多的发展核聚变动力的计划——它正在进行惯性约束聚变实验,并计划在 2030 年代初完成一个新的托卡马克装置。

在其他地方,第一个可行的聚变反应堆最早可能在 2025 年在美国完成,一家英国公司希望到2030 年通过聚变实现商业发电。

为您推荐